西湖娱乐城,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西湖娱乐城APP,西湖娱乐城网址,西湖娱乐城最新
康启鹏,党员,1975年出生,吉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2008年辞去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办公室主任职务,担任长春康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春大学光华学院董事长。2009年当选吉林省工商联第九届执委、常委,长春市二道区人大代表,担任长春预备役高炮旅政治部副主任。2011年,当选吉林省工商联直属商会副会长,长春市青联副秘书长。2012年当选省工商联第十届执委、常委,长春市人大代表,荣获第33届“长春市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2月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3年4月至今任长春光华学院董事长。
李晓光,1965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长崎大学客座教授。吉林省优秀员,吉林省第十六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吉林省第六届教学名师,吉林省首届“双百”人才,吉林省D类领军人才。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委员、吉林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吉林省创新创业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吉林省绿色制造智库基地负责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吉林省长白山数字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带头人。省级精品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负责人。近5年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教研项目6项;获国家专利8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长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5篇被SCI、EI收录。
闫峰,党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干事、副书记;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副部(处)长;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净月学区管委会主任兼临时党总支书记;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前进校区管委会主任兼临时党总支书记;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净月校区管委会主任兼临时党总支书记;吉林建筑大学工会主席;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张勇,1973年8月出生,满族,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硕士导师,省级教学名师,吉林省领军人才,吉林省“双百”人才,吉林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理事,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专家。2002年6月于吉林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于吉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1月进入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做博士后科研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9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4部;公开发表论文40篇,其中20篇进入SCI、EI检索,“基于几种模式识别技术的红外光谱建模与分析”系列学术论文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2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著2项。
栾学钢,1958年出生,吉林辽源人,党员,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天津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全国优秀教师,教授(三级岗位)。曾任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化工职业技术教育》主编;教育部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教学改革实践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工科类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等。多次参加教育部、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制订、审定及教材的评审工作。公开发表论文、综述、书评等多篇,2006年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篇;主编高职国家规划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等6种、中职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等5种,2021年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种;主持完成“逆向可封闭式高温高压介质控制器的开发”等吉林市科技局工业创新、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等研究课题7项,2014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高海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就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特聘培训师、吉林省电子商务协会理事、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获评吉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优秀个人、长春市十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先后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长春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等奖项10余项;主编、参编著作、教材7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等课题2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新长征、吉林日报等发表论文多篇。
陈铁,1963年3月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吉林省科协常务理事、吉林省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省督学、吉林省朝鲜族经济科学技术振兴总会副会长。历任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教科办主任、延边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延边大学“长白山天然资源与功能分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延边大学教务处处长(期间2008年曾在南开大学挂职任教务处副处长)、延边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延边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以及分析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工作,曾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温度响应刚柔嵌段两亲性分子的合成及其超分子聚集体构筑》,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4项,省级项目2项。曾分别获得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和吉林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
学校坚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发展定位,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办学使命,秉承“立志、博学、诚信、创新”的校训,践行“开放、包容、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素质培根、思想铸魂、专业启智、文化润心”育人体系,通过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大学职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优秀人格、聪明才智、健康体魄,有独立自由的创新精神、国际化视野,对自我、对学校、对国家和社会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已居同类高校前列。在“2024艾瑞深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Ⅱ类)”中位居第10名,成功跻身前10强,连续四年跻身“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行列。在“2023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位居全国719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第65位、吉林省第3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3版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位列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第7位。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项目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优秀课30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4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学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地合作之路,深化协同育人,创建了“五导”与“六真”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构建了“三元四同五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三元”指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运行机制;“四同”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监控教学质量的校企合作模式;“五平台”指依托通识教育平台、学校专业平台、学校第二课堂平台、企业专业平台、岗位实训平台设置的课程结构。
学校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464格局”,找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的着力点,主动加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产业创新链上的重要链接,全面促进成果转化与落地。一批发明专利等研究成果实现转化,一批资政报告和调研报告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承担的省发改委科技创新项目和开发的监控系统成功推向市场;承担的省科技厅和省发改委科技项目成果已经应用到相应的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智慧农业企业。与吉林、蛟河、松原、通化等市、县、区政府合作,共同完成电子商务规划、电商人才孵化和产业园区建设,出版第一本《东北乡村振兴蓝皮书》,共同建设县域“乡村振兴产业服务中心”。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吉林广播电视台、长白山池南区等联合完成《记住老黑河》《耀眼的弧光》等多部话剧、影视剧作品制作,斩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作品金奖、吉林省电视文艺“丹顶鹤奖”一等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学校“东北地方戏曲编剧人才培训”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实现了在国家级艺术创作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厚植弘扬中华“国文化”,传承创新光华“家文化”。举办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优秀传统文化月、春节包饺子、写福联、端午节包粽子、毕业生饺子宴、校园歌手大赛、学生社团嘉年华、“董事长书法讲堂”、“墨谷逸香”在长高校大学生书画联展、“一封家书”等活动。承办鲁迅文化基金会长春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举办长春光华学院非遗艺术团成立大会暨首场演出——前郭县非遗艺术类精品项目展演,积极引进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校园。创作推出了如《讷殷之恋》《耀眼的弧光》《失落的天堂》《熊表姐》《苍夏》《老黑河》《裁缝铺子》等一系列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成果斐然。学校创新创业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学校大学生双创科技园被团省委认定为首批“吉林青年创业园”“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学校学生先后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学创杯”国赛一等奖和“三创赛”国赛二等奖、“吉林省第三届‘梦想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在历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3金14银39铜1优”的好成绩。2017年至今,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成功立项1227项,其中国家级163项、省级551项、校级513项。近五年来,有100余名毕业生成功自主创业。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重要需求,通过人才引进、联合培养、海外游学等方式,凸显国际化特色。与SAF海外学习基金会、美国伯克莱学院、英国切斯特大学、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国立工艺与管理大学、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韩国京畿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年均派出学生40余人次,以学分互认、交换学习、本科双学位、专升本、本硕连读、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等多种方式拓宽学生赴海外学习渠道。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被确认为吉林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基地、全省民办非企业“5A级”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创新发展中心、长春市“文明校园”、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长春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单位,荣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学校电影产业实训基地被列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先后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学校办学成果多次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网、中国教育在线、中新网、凤凰网、吉林日报等媒体和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平台的报道和转载,先后荣获中国教育在线强”“融媒体创新奖”“全国品牌影响力本科高校”“吉林省最受中学信赖本科高校”“最具社会影响力本科高校”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我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奏响了“光华最强音”。
@HASHKFK